如果查到了某个干部有违法乱纪的行为,纪检部门就会介入调查并将涉案官员干部予以双规,以免相关干部一错再错或者趁机逃跑,但是双规对于没有违法乱纪的干部也是一种极大的困扰,所以双规并不会持续很久。那么,双规期限最长时间是多长呢?
一、双规期限最长时间是多长?
“双规”既是一种调查措施,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被调查对象再犯错误,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
双规是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的一项措施,只适用于违纪且需要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也就是说,双规只能在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期限内实施。《行政监察法》第33条规定:“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监察机关的办案期限一般是六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因此,实施双规的时间,一般也应是六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二、双规的使用范围包括哪些?
1、使用“双规”的机关。根据中纪委作出的相关政策解释,有权使用“双规”的机关只能是县级以上纪检部门。
2、“双规”适用的对象。针对这一问题中纪委在不同时期作出过不同内容的数次解释。最初的规定是可以适用所有涉及违纪案件的当事人,但随着纪检部门在反腐败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双规”的曝光率日益增多等原因。中纪委对“双规”适用范围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规定是只能适用党员,同时还特别要求被采取“双规”的党员必须立案。也就是说“双规”只适用于违纪且需要立案查处的党员。
3、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随着体制改革和措施改进的稳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行使“两规”、“两指”措施不仅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适用范围对象也会越来越小,适用频率会越来越低。
综上所述,双规期限最长时间一般不会大于一年,这就意味着纪检部门必须在双规的一年之内查清官员是否有违法行为,并找出官员违法的确凿证据,否则就只能认定该官员干部是清白无辜的。双规是纪检部门的特权,也是国家为了保证干部队伍清明廉洁而设立的制度。